一個追尋財富自由的頂尖獵手,分享關於投資、理財等大大小小的事務,主要分享股票、ETF、加密貨幣等多元投資領域。從技術分析到基本面價值投資無所不包。

各位讀者可有聽過「大盤股淨比」(P/E比)這個詞嗎?各位讀者可否知道善用大盤股價淨值比可以用來判斷目前指數的高低嗎?
本篇介紹將會講述大盤股淨比是什麼意思,並且提供查找台股大盤股淨比河流圖的網站,想要了解大盤股價淨值比的讀者就來看看本篇介紹吧。
大盤股淨比是什麼?
想要了解大盤股淨比是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先來認識「股淨比」(Price-Book Ratio)是什麼?所謂股淨比的計算是:
股價 / 每股淨值 = 股價淨值比 (P/E比)
那股淨比可以代表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淨值等於公司資產扣掉負債,也就是公司的價值,等於是公司持有的設備、廠房、現金等相關資產。
當股價比淨值還要低的時候,就好像周年慶遇到打折品,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理論上更值錢的東西,這聽起來可真是相當划算,所以一般判斷上也會認為:
股淨比 < 1 → 現在是較為便宜的價格
股淨比 > 1 → 現在是較為昂貴的價格
不過這也需要視產業類別而定,有些產業有著更高的股淨比判斷,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只能做為簡單的判斷標準。
看完這些後,讀者應該也對股淨比有了基礎的認識,而所謂的大盤股淨比就是指:「大盤總體股票市值推估額/大盤總體淨值額」,可以簡單想成把「大盤當作一家公司」來計算股淨比。
台股歷史大盤P/B比高低點在哪?

從台股過去 20 年歷史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台股的歷史大盤P/B比高低點:
- 台股大盤股淨比近 20 年高點:3.08 ( 2000年 )
- 台股大盤股淨比近 20 年低點:1.01 ( 2009年 )
我們可以知道大盤股淨比的 20 年高點在網路泡沫時期,也就是約 2000 年前後,這時候大盤P/B比來到最高點 3.08 ,可以說是非常高了。
而大盤股淨比的 20 年低點則在 2008 年的次貸風暴時期,這時候大盤股價淨值比來到了這 20 年的低點,也就是 1.01。
之後股淨比多在 1.5 ~ 2.5 之間來回,先是 2020 年大盤本淨比跌至 1.43,而後 2021 年高點來到 2.43 ,已經算是相對高的大盤股淨比了,但比起 2000 年來說還是相對低點。
從這些資訊我們可以判斷說:
- 當大盤本益比來到 1.5 上下就是相對的低點
- 當大盤本益比來到 2.5 上下就是相對的高點
不過這個判斷也是依據這 20 年來的股淨比歷史做判斷,未來也有可能發生大盤股淨比跌至 1 亦或是 大盤股淨比來到 3 的情況,所以大盤股淨比頂多當作參考,可別當作絕對的指標了。
如何查詢大盤股淨比?
現在很多網站都可以查詢台股的大盤股淨比了,這邊投資獵手也提供幾個可以查詢大盤股淨比的網站,讀者可以挑選喜歡的網站來做使用。
- 台股PB比 VS 台股大盤 – 財經M平方
- 大盤P/B比河流圖 – MoneyDJ
- 加權指數股淨比河流圖 – 玩股網 ( 需登入會員 )
投資應把握的心態
很多的投資者會在股價上漲時興奮,在這時候想要趕快 ALL IN ,好像現在不買就來不及了,而當股票大跌時,又恨不得趕快抽離。
這時候就會出現:「漲的時候瘋狂買、跌的時候不敢進」的奇怪現象,這類的投資人大多是以小賺大賠來收尾的。
所以讀者也需要注意到這個現象,反而要做到巴菲特所說的:「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只有這樣違反人性,才有可能在股市上長久獲利。
而大盤股淨比就是一個還算不錯的判斷標準,當人們在貪婪時,這時候就可以注意大盤股淨比是不是在相對高位的地方。
而當人們恐懼時,也可以運用大盤股淨比來判斷,目前大盤股淨比是不是相對低點,也就是做到別人恐懼我貪婪,這是投資者應該去注意的投資心態。
投資獵手提醒:不過大盤股淨比並非萬能,做為參考指標還算可以,但可別把它當作萬用指標了,股市天天有意外,大盤股淨比也並非不可能跌破 1 或漲破 3 ,使用上當成輔助指標參考即可。
大盤股淨比介紹結語
關於大盤股淨比的介紹就到這裡,如果你覺得投資獵手的文章寫得不錯,也可以前往投資獵手FB粉專按讚支持我的創作,想要看到更多投資理財的文章也可以點擊延伸閱讀觀看。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所謂的大盤股淨比就是指:「大盤總體股票市值推估額/大盤總體淨值額」,可以簡單想成把「大盤當作一家公司」來計算股淨比。
從台股過去 20 年歷史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台股的歷史大盤P/B比高低點:
台股大盤股淨比近 20 年高點:3.08 ( 2000年 )
台股大盤股淨比近 20 年低點:1.01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