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追尋財富自由的頂尖獵手,分享關於投資、理財等大大小小的事務,主要分享股票、ETF、加密貨幣等多元投資領域。從技術分析到基本面價值投資無所不包。

後視偏差是什麼?後見之明正讓你高估自己的判斷

後視偏差是什麼
後視偏差是什麼

各位讀者聽過「後視偏差」(Hindsight Bias)這個心理學詞彙嗎?你可知道這個後見之明正在讓我們高估自己的判斷能力嗎?本篇介紹將會講述何謂後視偏差,我們又該如何去避免這個現象的發生,想要認識後見之明的讀者就來看看本篇文章介紹吧。

中文名稱後視偏差(後見之明)
英文名稱Hindsight bias
研究時間1970年代起
俗稱馬後炮、事後諸葛
後視偏差簡介

後視偏差是什麼意思?

後視偏差是什麼意思?後視偏差(Hindsight bias)亦被稱作後見之明偏誤、事後偏誤,指的是:「當人們知道一件事的結果後,常會誇大自己原先的預估。」

事實上當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並不知道事情的結果,但是看到結果後,我們卻「突然早就知道會這樣」了。

後見之明偏誤會導致人們對於自己的判斷力過於高估,比如檢察官對於司法判決的結果、醫生對於臨床診斷的判斷等,並且在投資上也會影響著投資人的投資決策。

延伸閱讀:稟賦效應是什麼?讀者要小心稟賦效應對投資的影響

(廣告商廣告,慎防詐騙廣告)

後見之明例子

後見之明偏誤的研究據紀載為1970年代開始被心理學家探討,而在1993年Dorothee Dietrich與Matthew H. Olson兩位研究人員便對此展開實驗,並寫出了「A Demonstration of Hindsight Bias Using the Thomas Confirmation Vote」這篇論文

後見之明例子
後見之明例子

實驗要求大學生對預測美國參議院對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Clarence Thomas的投票是否通過,在投票之前大學生有「58%」的人認為這次提名會被通過。

然而當投票結束後,Clarence Thomas也真的通過後,再去對學生重做研究調查,這時候卻變成有「78%」的人表示他們本來就認為會通過。

也就是多了20%「馬後炮」的人,而實際上在事情還沒有結果之前根本就沒有這麼多人預測投票會通過,只有當事情結束後才會發現有人信誓旦旦的說他「早就知道了」,這就是後視偏差的意思

後視偏差的影響

以投資為例解釋後見之明的影響,這時候投資人就會說:「我早就知道這檔股票會漲了。」、「早就知道會跌了。」

這時候投資人就會對自己的投資判斷產生錯誤的判斷,並且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長久下來便會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因為認為自己「早就知道」股價會怎麼發展了。

以法官判決為例,因為法官早就知道事情的結果,所以便會認為當事人應該有更好的做法,然而實際上多數事情發生得過於突然,當事人在現場本來就很難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這便是後視偏差的影響

(廣告商廣告,慎防詐騙廣告)

如何避免後視偏差?

想要完全避免後見之明是比較難的,因為人們的記憶並非客觀理性,後見之明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作用下的產物,我們只能盡量去避免發生。

避免後見之明的方法
避免後見之明的方法

這時候我們便可以通過日記的方式寫下對事情的看法,等到事情發生後再去對照是否想法發生改變,產生後視偏差。

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想法是否真的一開始就是如此,還是其實事前與事後的想法大不相同,只是自己「馬後炮」了。

我們可以從多方面檢視自己的想法,從而找出在事情還沒發生前我們究竟是什麼想法,我們是否是「早知道」?亦或著只是後見之明呢?

後視偏差介紹結語

關於後視偏差就介紹到這邊,如果覺得投資獵手寫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讀者可以前往投資獵手FB粉專按讚支持,如果想看更多投資理財介紹也可以點擊延伸閱讀看更多文章哦。

(廣告商廣告,慎防詐騙廣告)